樹林大同山步道(新貓空至青龍嶺間)因2013年8月27日潭美颱風來襲造成嚴重崩塌,經陳世榮議員至現場會勘要求,日前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已將崩塌步道進行整地,下邊坡施打木椿擋土,上邊坡施作擋土防沖蝕袋,並施作導排水設施,最後加設枕木重鋪步道,還給民眾安全的登山步道。
另針對此處山坡大規模坍滑,將由農業局進行後續水保評估及研議整治方案。
樹林大同山步道(新貓空至青龍嶺間)因2013年8月27日潭美颱風來襲造成嚴重崩塌,經陳世榮議員至現場會勘要求,日前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已將崩塌步道進行整地,下邊坡施打木椿擋土,上邊坡施作擋土防沖蝕袋,並施作導排水設施,最後加設枕木重鋪步道,還給民眾安全的登山步道。
另針對此處山坡大規模坍滑,將由農業局進行後續水保評估及研議整治方案。
今年度新北市低收入戶向稅捐處申請住宅房屋稅減免,除了書面資料外,還得等稅捐處派員至住宅現勘,才算完成。為了稅捐處到宅現勘,申請民眾須請假在家等候,因此造成工資的損失,讓生活困苦的低收民眾相當困擾,還有民眾為此放棄申請。陳世榮抨擊稅捐處此舉根本是勞民傷財,市府社會局都有低收入戶個案詳細財產資料,稅捐處不向市府社會局勾稽審核,反而要求低收入戶請假在家等稅捐處派員現勘,難道這是朱立倫的「有感」施政嗎?
陳世榮議員表示,為顧及低收入生活事實需要,減輕其稅負,根據財政部規定低收入戶住宅可比照房屋稅條例第14條第9款規定免徵房屋稅。102年度新北市低收入戶向稅捐處提出減免住宅房屋稅申請的共有1030戶,核准減免為有1011戶,核准率高達98%,少數無法未通過核准個案,都是申請者戶籍與減免房屋稅地址不同,由書面審核就可發現的,為何稅捐處耗費大批人力進行現勘審核,實在讓人無法理解。
陳世榮表示,稅捐處至申請者住宅進行現勘,是為了確認低收入戶申請減免之房屋有無出租行為,但依照現行低收入戶資格申請流程,各區公所都會派里幹事至申請民眾家中進行生活、經濟狀況了解,因此稅捐處如果需要低收入戶民眾家庭狀況,應可主動向社會局申請相關資料進行審核。陳世榮議員要求,稅捐處應立即對低收入戶申請住宅減免房屋稅流程進行檢討,應力求簡政便民,避免再有勞民傷財,浪費公務人力的狀況發生。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3/new/oct/5/today-taipei3.htm
山佳火車站機車停車場終於完工囉!
陳世榮議員於樹林市長任內,為了增加山佳車站通勤民眾的停車空間,並整頓山佳車站週邊街道環境,積極辦理山佳廣場地下室活化,規劃開闢機車停車場。
在樹林區公所努力下,現在終於完工,並開始辦理試停,歡迎鄉親踴躍使用喔!
轉貼自2013/8/28自由時報
〔記者謝佳君/新北報導〕樹林區山佳火車站地下室機車停車場歷經一波三折,昨天終於開放試停,供民眾免費試停至八月三十一日,並在九月一日正式啟用,一天二十元,共有七十八個車位;地方人士樂觀期待,有助舒緩當地停車空間不足的問題。
樹林區公所工務課長張伯碩說,山佳車站廣場早期是鹿角溪凹地,後來填土、整理出廣場後多出這樣一個空間,但當時未申請建照,且無法釐清究竟屬於水利設施或停車場設施,因此遲遲未申請使用執照,從民國九十年閒置至今。
直到民國九十六年,前樹林市長陳世榮找來建築師設法活化空地,升格後,分別在一百年及一○二年補辦取得建照及使用執照;期間為了符合新消防法規,爭取了三百多萬元整理場地及更新防火設備等。
樹林區政諮詢委員簡炎輝說,山佳車站有許多火車通勤族,山佳街及中山路鐵道沿線常常停滿機車,山佳街路幅狹窄,有時垃圾清運車也無法通過;如今,在公所努力下多了這座停車場,停車空間不足的情況將可獲得改善。
2012年陳世榮議員建議朱立倫市長,將長期低使用率的樹林保安立體停車場,移出部分空間改設公立托育中心。經過一年評估及作業努力後,樹林保安公共托育中心總算在今天正式成立,一方面減輕年輕爸媽的育兒壓力,一方面活化公有建築,真是一舉多得。
停車場沒人用 議員籲設公托
2012-04-24╱聯合報╱第B1版╱新北市.運動╱記者游明煌/樹林報導
新北市議員陳世榮昨天表示,樹林區保安立體停車場使用率不高,建議市府在1、2樓設置公立托育中心,活化使用,並嘉惠樹林民眾。市府社會局表示,會進行評估。
陳世榮表示,樹林保安立體停車場設置10多年來,使用率一直不高,2010年時雖曾進行變更,將2至5樓活化使用,給區公所、社團使用,但1樓仍維持機車停車使用,還是沒什麼人停。
市政府社會局表示,樹林區的確還沒有公托中心,目前計畫設置兩處,都還在評估合適地點,要考量環境、建築等很多因素是否適合托育,議員所提地點,市府會好好評估,也是考量的地點之一。
日前市都委員專案小組研商會議,討論有關變更樹林都市計畫(文中三)為住宅區、公兒三為學校用地(育林國小)案,教育局中教科王科長明確表示,文中三經評估確認無用地需求;公兒三變更為育小用地案,因教育局遲遲不提具體需地相關計畫,亦胎死腹中。會議中議員陳世榮痛批教育局放棄「文中三」有礙地方教育長期發展;育林國小旁「公兒三」不變更為學校用地,育林國中、國小共處窄小1.99公頃校地,造成校園空間不足的問題,依然無法獲得妥適解決。
陳世榮指出,育林國中創校於民國84年,但如今仍暫用育林國小校舍辦學,為解決育林國中校地問題,當時縣府將樹人家商南側2.65公頃農業區變更為「文中三」,於90年2月23日發布實施,並於91年提出徵收計畫,由於土地徵收經費龐大,政府無力負擔,致徵收案一直拖延至今。
有鑑於政府財政無法辦理「文中三」土地徵收案,但為解決育林國中、國小校地不足問題,之後才有將育林國小旁「公兒三」變更為學校用地之提議,但教育局受制於當地里長反對,亦使本案無法順利推動,陳世榮表示遺憾。
陳世榮明確指出,樹林都市計畫鐵路以西,文中用地僅「文中三」一處,目前雖少子化,看似無需求,但因應樹林未來發展及人口成長,長期而言「文中三」仍有其保留之必要;若教育局堅持「文中三」不保留,則「公兒三」變更為學校用地,是解決育林國中、國小共處一校困境的另一可行方案。陳世榮表示,教育乃百年樹人工作,希望朱立倫市長能重視此一問題,並提出有效解決方案,以維學子權益。
春夏交際是蚊蟲、傳染病頻繁孳生季節,為維護公共環境衛生,實施戶外環境噴藥是必要工作。但樹林區環境消毒工程因得標廠商拒絕執行,各里里長皆等不到里內消毒進行,使得環境衛生成為隱憂。
陳世榮議員今日(23)表示,樹林區的環境消毒工程,在去年就曾經發生沒有廠商願意承包,遲至7月才進行第一次消毒。而今年又發生廠商得標後,才發現樹林轄區太大,利潤不足而棄標的狀況,使得樹林區內消毒工作再次延宕。夏日消毒工作攸關民眾健康,而環保局卻連續兩年都發生找不到廠商,進行樹林區的消毒工作。
樹林區多位里長表示,升格前的樹林市公所一年消毒四次,在四季交接都會進行消毒,尤其在春夏交接蚊蟲快速孳生,升格前公所都會在5月完成轄區內全面消毒。但再過一週就要進入五月了,現在連執行的廠商都還找不到,擔心里內環境衛生無法維持。
陳世榮議員強烈要求,環境局立即檢討發包過程問題,同樣的事情,不能一再發生,樹林區的居民不是二等公民。
育英社區活動中心耐震補強刻不容緩 會勘七個月仍無人負責!!
陳世榮:維護責任都是新北市政府 不要再打太極!!
樹林育英社區活動中心為樹林育英、樹南里里民重要活動空間,去年10月間居民發現活動中心牆壁、樑柱有龜裂及破損的狀況(如附圖),因此里長及民眾向陳世榮議員陳情反映。去年10月陳世榮議員即邀樹林區公所、民政局及社會局進行會勘。會勘發現育英社區活動中心牆壁、樑柱龜裂的狀況相當嚴重,應進行結構耐震評估後,並施作結構補強,以維護育英社區活動中心使用者的安全。但七個月來,新北市政府找不到負責育英社區活動中心補強工程的局處,該工程一直毫無動靜。陳世榮議員表示,該案顯示出朱立倫帶領的新北市團隊橫向連繫問題百出,一遇到事情就互相推諉,倒楣的都是新北市的市民,難怪執政滿意度屢創新低。
陳世榮議員表示,本案會勘後,樹林區公所將補強工程經費公文送至民政局,而民政局再送交社會局後,就沒有下文,市府內部因責任權責敲不攏,民政局與社會局互推權責,使得育英社區活動中心補強工作至今仍然遙遙無期。育英社區活動中心為地方民眾重要活動去處,因發現需要施作補強,為了讓工程可以順利進行,地方民眾暫停使用該場地,沒想到新北市政府卻為了誰該負責而遲遲毫無動靜,完全枉顧地方民眾需求及權益。
陳世榮議員抨擊,僅僅一個活動中心補強工程,延遲了七個月找不到負責單位,難怪新北市民無法感到幸福。陳世榮認為育英社區活動中心的耐震、補強工程,嚴重影響民眾使用育英社區活動中心的安全性,有刻不容緩的需求,因此希望朱立倫市長展現魄力,邀集相關權責局處立即針對該案工程進行討論,讓該工程得以早日完工,讓民眾享受一個安全有品質的活動空間。
座落於樹林山佳地區「蓋淡坑」煤礦遺址,蓋淡坑地區煤礦在清朝同治末年開採,於民國48年時封坑,開採至今已有百年歷史,是當時樹林重要產礦坑口之一。多年來蓋淡坑坑口及當時礦工作業所仍留於原址,當地里長向地方耆老募集了,許多當時挖礦工具,展示於作業所旁。但目前蓋淡坑遺址坑內崩塌、作業所倒塌嚴重,百年遺址任由風吹雨淋日日崩壞,地方民眾直呼搶救。今日(3/11)新北市議員陳世榮服務處偕同文化局及樂山里廖文斌至現場會勘,研討「蓋淡坑」遺址後續修繕規劃及進度,陳世榮議員要求文化局於今年底前將「蓋淡坑」遺址修復完成。
樂山里里長廖文斌表示,升格前蓋淡坑的維護,由樹林市區公所、里長及地方人士共同維護整;但升格後,區公所無法再支應經費維護,二年來多次要求文化局至現場研究,但遲遲無下文。廖里長希望蓋淡坑遺址維護能儘速完成,將地方產業文化保留下來,更期望能與百年的「山佳火車站」連結,成為民眾尋幽訪古文化旅遊的路線,不但可活化地方,成為山佳地區新契機。
陳世榮議員表示,「蓋淡坑」遺址為早年台灣礦業的見證,是樹林重要文化資產之一。但現在蓋淡坑遺址缺乏管理,坑內土石崩塌,壓害坑內台車;坑外的紅磚作業所更呈現半毀狀況;地方民眾捐贈擺放於此的許多採礦文物,也不翼而飛。
為此陳世榮議員今日要求文化局應立即對蓋淡坑遺址現況進行調查,並提出後續修護計劃。文化局文化資產科承諾於今年年底完成蓋淡坑遺址維護修繕工程。
近年來台北大學城新社區大樓完工,吸引全國各地民眾移居,而北大社區軟硬體建設需求日益迫切。其中,擁有一座社區活動中心及公共圖書、閱覽空間,做為柑園地區及北大社區居民休憩、集會場所,就是當地居民最急切的希望。
在台北縣政府辦理開闢台北大學特定區徵收之初,為配合該區域整體規劃考量,將樹林柑園地區原有的活動中心拆除。多年來,陳世榮積極向台北縣政府爭取下,取得北大特區東北角公園內用地(佳園路與學府路交界處公園),於二年來前斥資3000萬元興建柑園五里聯合活動中心,經過樹林市公所規劃興建後,終於今年(2010)10月完工取得使用執照,在市公所同仁二個多月來的辛苦及努力,終於完成內部設計及裝潢,並於今日正式啟用。
為豐富柑園五里聯合活動中心空間使用,活動中心以特殊大面玻璃做為建物外牆,整體建物線條充滿現代感,配合周邊種植灌木、草花、地被及千坪公園,讓現代與自然融合一體的美感。成為北大地區一座綺麗的新地標。除戶外場地外,室內空間適合雨天及豔陽天使用,藉由大片落地窗設計,讓室內場地與戶外綠地連成一遍,讓使用者在室內仍可享受欣賞公園美景。
十二股圳早期為樹林山區與市中心重要灌概水路,後因耕作農田消失,主要水流來源又因樹後大排工程完成後,遭到截流。十二股圳沿途流經樹林市市中心,沿途經過住宅區、工業區、商業區等人口密集地區,由於樹林市區內污水下水道未完成全接管,沿岸居民的家庭汙水,都直接排入十二股圳中,且因長久未予整治,更有市場的垃圾被拋入、堆積於水碟中,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生活品質,及環境衛生。
為讓十二股圳週邊居民能夠享有優質的生活空間,樹林市公所針對十二股圳環境進行專案治理營造計劃,並將十二股圳整治分為分區一及分區二。分區一工程範圍從大安路樹人家商前至保安街一段,長為308.5公尺,工程經費為2,800萬餘,於2010年1月13日開工,在9月15日竣工。
歷經8個多月整治施工後,樹林市公所利用污水管、收集家庭廢污水,透過統一排放,徹低的清除環境的惡臭。並於河道上搭造3至4.5公尺寬棧道,活化了水岸空間,讓舊社區的後巷變成前巷,藉由棧道的搭造連結市區的開放空間,以便利市民生活、休閒使用,更成為居民通勤通學的安全空間。
十二股圳環境治理營造計劃分區二工程,從大安路中山路二段口東昇福德宮起,至大安路大安尊邸止長約835公尺,總工程經費仍不足2000萬元,陳世榮希望縣府能再予全額補助,儘速讓該工程全部完成,全沿岸的居民都可以欣賞到十二股圳的美麗。
民生活動中心座落公七公園用地內,依「都市計畫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辦法」申請興建活動中心。建築基地面積4993.10平方公尺、設計建築面積423.83平方公尺,為地上二層樓建物,總工程經費2152萬餘元,財源籌自中化回饋金1,000萬元、94年陳世榮議員爭取縣府統籌款500萬元、不足款由公所自有財源挹注。民生活動中心籌劃過程中,可謂歷經千辛萬苦。
本工程於97年9月10日 開工、98年12月7日 竣工,1樓作為地方活動中心使用;2樓規劃作圖書館「保安閱覽室」,提供社區休閒閱讀空間,館藏書籍可擴充至10,000冊、閱覽座位55席。本工程的竣工啟用,將提供市民室內活動及閱讀空間,將對保安地區市民的文化生活注入新的活泉。
藝術氣息充滿的保安閱覽室
保安閱覽室面積約110坪,提供了1萬冊的圖書、55席閱覽席次,以明亮、舒適裝潢設計,希望吸引更多的社區民眾到此閱讀,推動社區閲讀風氣,讓閱覽室成為一個愛書人的駐足空間。另外,期刊區提供了國內外各種重要報紙及數十種的期刊;參考書區收藏了多種專門性辭典、百科全書、年鑒等各式各樣的工具書,供讀者查詢釋疑;兒童書區陳列了繪本、立體書等精采童書,希望市民從小就能培養其閲讀習慣;資訊檢索區備有新穎的電腦設備,打造資訊檢索的最佳環境。
進入保安閱覽大廳即映入眼簾的豆樹林藝術家江華一先生大作「日暮迎風」。作品象徵書人謙遜、柔順、堅韌的胸懷,藉由圖中所表現出的意象,砥礪學子們面對理想,謙牌地迎接挑戰。勉勵讀者短慧圖融外,更應永續不斷地精進努力,提升自我。
在閱覽室二樓門口,有著兩幅王玲蘭老師的水墨畫作,作品名稱為「物語I」、「物語II」,兩幅作品以鮮明的對比,透過多樣化的空間規劃,呈現全新的視覺意象,與閱覽室內部氛圍相呼應,一同邀請市民蒞臨,在浩瀚海中尋找自我的心意。
縣長周錫瑋、樹林市長陳世榮、新莊市長許炳崑、樹林市代表會副主席藍添樹、地方里長及各界民意代表參加開工典禮,是樹林地方一大喜訊。
樹林原住民人口有5883名,是29鄉鎮市中原住民人數最多的,比台北縣原鄉「烏來」原住民人數還多。由於原住民同的文化及生活習慣,在到城市生活、工作時,選擇居住地點也都有群居的現象。落居樹林的原住民同胞以阿美族及泰雅族較主,雖然在城市中原住民群居一起,但因為其人數還是相對的少數,所以對於傳統的文化節慶活動就不像在原鄉中,有較大的資源及社會力量來辦理。
每年七、八月是各原住民族舉辦豐年祭的時間,許多遷居到都市的原住民同胞因工作、生活等等問題,無法回家鄉參加祭典。為尊重原住民同胞傳統文化習俗,讓在樹林生活的原住民能舉辦傳統慶典,讓不同族群的民眾能夠認識原住民傳統的文化,樹林市公所自2006年來每年提供經費及場地,由各原住民族的頭目、耆老及原住民社團共同辦理的豐年祭。
今年8月22日在樹林原住民部落公園,舉辦了2010年樹林市原住民聯合豐年祭,所有的儀式均照原住民傳統習俗辦理。我很榮幸的在原住民朋友邀請下,著傳統的原住民頭目服飾,在族群的勇士陪同下一起進場。這不是我刻意安排的排場,而原住民的傳統文化也不容許政治的操作,這是長年下來,樹林市公所尊重原住民族文化與長期與原住民互動所得的成果。
想去參與豐年祭的朋友有些儀式上禁忌須了解,以免誤觸而尷尬。
以阿美族豐年祭為例,祭典有幾個段落是女性不能參與的。有的舞蹈是為了表揚部落優秀青年與耆老訓話的場合,有功的人可以飲下耆老賞賜的小米酒,有過的人要被樹枝抽打,這個也是女性不能參與的舞蹈,只能保持距離遠觀。
但也有賓主同歡的儀式,迎賓舞及全體慶豐年舞就是所有與會者、不分男女老少都可以參與的舞蹈,大家圍成一個圍一起跳舞。
樹林美麗的後花園
大同山及青龍嶺被稱為樹林後花園,樹林市有一半以上的土地是大同山脈,因此樹林人的休閒活動與大同山及青龍嶺關係密切,早期居民以傳統登山、唱卡OK為主要活動內容,登山步道也都是由登山客踏出的山間小徑,未有經常性之維護,步道常因山坡崩塌所毀壞,登山口也因缺乏規劃,常讓外地民眾不得其門而入。
從青龍嶺往大棟山這條步道,大棟山海拔標高為504公尺,青龍嶺則為269公尺,兩邊落差不大,步行來回大約二個小時,沿途明媚風光花香語、視野寬闊,由於稜線海拔落差不大,許多愛好越野自行車遊客,隨著步道旁之產業道騎車上山賞景、享受馳騁的快感。
台北第一 優於文大後山夜景的「青龍嶺觀景平台」
青龍嶺上擁有眺望台北盆地最寬廣、最美的角度與視野,是許多攝景者最愛取景的地方,更被網友美稱為「台北第一的夜景觀賞處」,優於文化大學後山夜景。但由於產業道路的狹小,上山運動者及賞夜景者沒有安全的賞景地點,青龍嶺像是被湮沒在荒草中的璀燦珍珠。2007年青龍嶺觀景台完成後,不論任何時間及季節來到此處,民眾都可觀賞各種風姿的台北市盆地。清晨時含苞初放、太陽蓄勢待發的台北盆地。夜幕低垂,各色燈火點亮的台北盆地。是早起運動者呼吸氧氣的養身去處,也是情侶約會賞夜景情話綿綿的好去處。
樹林大同山、青龍嶺登山步道圖
歡迎來樹林七迌
樹林市人口由多元族群的組成,為讓多元族群的文化能夠在本市深耕及發揚,對於各族群文化的節慶及活動場所都應有所尊重及用心。客家人占樹林市總人口約有1/4,散居於本市各角落,地方上舉辦客家文化活動相當的頻繁,因此樹林客家民眾十分期盼能夠展現族群文化特色的場地。
在國軍精兵政策後,位於樹林市中州街老舊營區及營舍荒,由於閒置多年未有妥善管理規劃使用,此處成為了荒煙雜草蔓延。垃圾、廢棄物隨意丟置,造成該地環境衛生嚴重的問題;且舊營區內未拆除的營設,也成為該地治安死角的隱憂。2006年時10月國有財產局將此地交由樹林市公所接管,為能解決當地的衛生及治安問題,提升民眾生活品質,此地需要有立即改變及完整規劃。
在此地建設「樹林客家文化藝文中心」是最優先的想法。2007年初樹林市公所即向客委會提出此地興建客家藝文館計劃,經由當時立委廖本煙的協助,及客委會主委李永得的大力支持下,此一計劃在2007年3月即獲得了客委會600萬元的經費補助,其餘的不足款由市公所編列預算支應,2007年11月開始動工,隔年2008年2月底完工。
樹林客家文化藝文館,屬於社區型態之場所,創下台北縣鄉鎮市規劃設立客家文化會館的首例,活化、利用廢棄閒置的公有建物的典範,更成為了樹林市客家文化推廣的重要基石。
以前鹿角溪山佳段沿岸都是國有土地,長久荒廢、雜草叢生,早期更有民眾佔用部分空間種植蔬菜,加上鹿角溪溝內發臭的溝水,整個沿岸環境衛生雜亂無章。 以前~山佳地區居民要找一個可以運動或休憩的地方,要不需越過車水馬龍的外環道到河濱公園,否則就只能選擇育德國小的操場。而山佳地區居民需要一處休憩、運動的好去處。
鹿角溪山佳段整治前
2006年在完成鹿角溪山佳段整治後,開始將沿岸閒置的公有土地進行綠帶規劃,將之空地開闢為帶狀公園,其工程面積約為2600平方公尺,水岸右側還有一段188公尺的木棧道,總經費700萬元,在歷經了三年的工期後,2009年7月13日「山仔腳公園」正式啟用。
現在,山仔腳公園落成了,沿岸居民對此改變,感到非常的訝異!原本又臭又髒鹿角溪,變成了美麗公園,環境變乾淨了,居民戶外休閒也有好去處。為了保護這個得來不易的樂活天地,沿岸居民凝聚力量,自動組成環保志工隊,每天定時清理雜草垃圾,也規勸溜狗民眾注意衛生環境,一同維護美麗的水岸公園。
鹿角溪山佳段整治後
樹林人行道小而窄,地磚破裂情形十分嚴重,人行道上還不時的出現電線桿檔住大半的通路,且早期在進行道路規劃時,缺乏機車停車需求考量,使得許多機車被迫停在人行道上,與行人爭道。「人行道,成為了行人困難通行之道」。
樹林中山路,是樹林後火車站出入道,是樹林重要的商業及住宅混合區域,也是樹林人重要通行道路之一。每日使用的人很多,但人行道卻長年未更新,地磚破裂狀況嚴重,一旦遇到下雨,人行道上就有水雷四佈。且常有二、三根電線桿集結,佔據原本就非常狹小的行人道,嚴重阻礙行人通行。
我上任後即每年陸續編列人行道改造工程經費,將人行空間、停車、車道分開設計規劃,並將電纜地下化,讓人行的空間還給行人,落實以人為本的交通政策,要還給行人舒適的通行空間。
讓行人擁有舒適、安全的步行空間,成為我與市政團隊的用心研究及施政目標。2008年03月31日中山路(立仁街-八德街)人行道改善工程完成,此一工程獲得台北縣府公共工程評比甲等的榮譽,而後續在2009年也完成了中山路(八德街至大安路)的人行道改善,將原本一人通行寬度拓寬為三人通行寬度,並將人行道上遍佈電線桿及障礙物移除,展現中山路道路新樣貌,讓市民行的舒服、讓騎士、駕車者擁有適當的停車空間,建立以人為本的交通概念。
中山路原本地磚破裂、電線桿雜亂佇立的人行道